自動化、信息化融合 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信息來源:本站 | 發布日期:
2017-05-30
| 瀏覽量:
關鍵詞:
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生產過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裝備的數控化,對于提升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扭轉我國經濟發展高投入低產出的局面,實現經濟增長由資源、資金等要素驅動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自黨的十六大確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以來,我國在推進傳統產業信息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并取得了顯著進展。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戰略方針,為進一步利用信息化提升傳統產業注入了強大動力。
對傳統產業提升作用顯著
從我國的國情看,由于傳統產業量大面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仍是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點。30年來,工業企業對于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投入顯著增加,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國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在近20年取得了較大發展。從“六五”開始,我國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推廣應用自動化技術,目前,我國大部分傳統工業企業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如鋼鐵企業采用配套的自動控制設備,初步實現了生產工序的全流程自動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開始運用,并在重點企業中得到了推廣。到9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在企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部分骨干企業建立了內部網、辦公自動化系統和企業管理系統。特別是2000年以來,石化、鋼鐵、紡織、家電等行業及大型企業紛紛與電子商務結合,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采購、網上招投標,運用網絡提升傳統產業。
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術在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信息化對傳統產業改造的帶動作用日益顯著。突出地表現在:提高了企業綜合競爭力(表現在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產品成本、改善了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提高了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加快了企業產品結構調整;促進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支持行業協同設計制造,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增強了企業與國際合作的能力;促進了信息技術的產業化。
各行業對信息化投入不斷增加
改革開放30年來,制造業各行業對于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投入顯著增加,F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和新一代DCS(集散控制系統)的研究及產業化,PLC(可編程控制器)、IPC(工業計算機)、DCS、FCS以及APC(先進控制系統)等自動工業控制裝置和系統在建材、輕紡、石化、冶金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帶動相關產業不斷提升。
石油和化工企業對信息技術應用工作^重視。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大型企業,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應用水平從手工操作發展到自動控制,從低級的單回路控制發展到高級復雜系統控制,直到管控一體化。此外,在自動化裝備、技術、功能、規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測量和控制裝置不斷更新升級,正在運行的數千套DCS、PLC和IPC系統已成為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業及小型骨干石化企業的主要裝備?!笆濉逼陂g,不但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業主要生產過程已在不同水平上實現自動化控制,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小型骨干企業主要產品的主流程也已具有比較成熟的控制系統和低成本自動化成套技術,實現了生產信息在車間的集成。
生產現場的常規儀表性能大大提高,已成為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的主要檢測手段,電子儀表、數字儀表、智能變送器與執行器的使用量逐漸增加。
冶金行業是一項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因此也是信息化推進的重點行業。從整體情況看,當前國內規模以上的冶金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力度不斷加大,但信息化應用水平還不高,多是辦公自動化,真正實現管控一體化的很少,只有寶鋼相對比較先進。具體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基礎自動化已經基本普及。在鋼鐵企業的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主要生產工序和流程中基本上普及了基礎自動化。
二是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有所提高。近年來,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發展較快。由于引進或改造了一批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冷熱軋系統及配套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使得軋鋼系統的過程控制自動化程度提高幅度^大。
三是車間管理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得到加強。車間管理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近年來得到鋼鐵企業的普遍關注,已經有部分企業在新建或改造生產線的同時,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發生產制造執行系統,這些系統在一兩年內將陸續投入運行。
四是人工智能和數學模型得到廣泛應用。據統計,全行業在生產控制自動化系統中,應用的控制優化數學模型和人工智能軟件系統共1066個。
五是檢測儀表、計算機仿真和模擬技術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對傳統產業提升作用顯著
從我國的國情看,由于傳統產業量大面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仍是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點。30年來,工業企業對于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投入顯著增加,從而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國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重視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在近20年取得了較大發展。從“六五”開始,我國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推廣應用自動化技術,目前,我國大部分傳統工業企業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控制,如鋼鐵企業采用配套的自動控制設備,初步實現了生產工序的全流程自動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開始運用,并在重點企業中得到了推廣。到90年代中期,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在企業中得到了普遍應用,部分骨干企業建立了內部網、辦公自動化系統和企業管理系統。特別是2000年以來,石化、鋼鐵、紡織、家電等行業及大型企業紛紛與電子商務結合,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采購、網上招投標,運用網絡提升傳統產業。
在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術在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和決策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應用,信息化對傳統產業改造的帶動作用日益顯著。突出地表現在:提高了企業綜合競爭力(表現在縮短了產品上市時間、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產品成本、改善了客戶服務水平等方面);提高了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加快了企業產品結構調整;促進了企業現代化管理;支持行業協同設計制造,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增強了企業與國際合作的能力;促進了信息技術的產業化。
各行業對信息化投入不斷增加
改革開放30年來,制造業各行業對于信息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投入顯著增加,F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和新一代DCS(集散控制系統)的研究及產業化,PLC(可編程控制器)、IPC(工業計算機)、DCS、FCS以及APC(先進控制系統)等自動工業控制裝置和系統在建材、輕紡、石化、冶金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帶動相關產業不斷提升。
石油和化工企業對信息技術應用工作^重視。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大型企業,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應用水平從手工操作發展到自動控制,從低級的單回路控制發展到高級復雜系統控制,直到管控一體化。此外,在自動化裝備、技術、功能、規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測量和控制裝置不斷更新升級,正在運行的數千套DCS、PLC和IPC系統已成為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業及小型骨干石化企業的主要裝備?!笆濉逼陂g,不但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業主要生產過程已在不同水平上實現自動化控制,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小型骨干企業主要產品的主流程也已具有比較成熟的控制系統和低成本自動化成套技術,實現了生產信息在車間的集成。
生產現場的常規儀表性能大大提高,已成為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的主要檢測手段,電子儀表、數字儀表、智能變送器與執行器的使用量逐漸增加。
冶金行業是一項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因此也是信息化推進的重點行業。從整體情況看,當前國內規模以上的冶金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力度不斷加大,但信息化應用水平還不高,多是辦公自動化,真正實現管控一體化的很少,只有寶鋼相對比較先進。具體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基礎自動化已經基本普及。在鋼鐵企業的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等主要生產工序和流程中基本上普及了基礎自動化。
二是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有所提高。近年來,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發展較快。由于引進或改造了一批能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冷熱軋系統及配套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使得軋鋼系統的過程控制自動化程度提高幅度^大。
三是車間管理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得到加強。車間管理或生產制造執行系統近年來得到鋼鐵企業的普遍關注,已經有部分企業在新建或改造生產線的同時,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開發生產制造執行系統,這些系統在一兩年內將陸續投入運行。
四是人工智能和數學模型得到廣泛應用。據統計,全行業在生產控制自動化系統中,應用的控制優化數學模型和人工智能軟件系統共1066個。
五是檢測儀表、計算機仿真和模擬技術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下一條:電子測量儀器工業發展分析
相關文章
- 2017-07-26 > 迎接新局勢,工控網推出三大行業頻道
- 2017-07-10 > 電子測量儀器工業發展分析
- 2017-06-12 > IPC業聚焦專業應用領域才能發展
- 2017-05-30 > 自動化、信息化融合 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 2017-04-08 > 船舶工業機床工業迎來新挑戰和新機遇
- 2016-07-14 > 關注環保,拒絕重金屬危害!
- 2011-06-03 > 熱烈祝賀公司怡康機電城展示廳開業
相關產品